中国人民大学孙兆华等5名博士为凯发国际师生作学术报告

发布者:李雪发布时间:2022-05-18浏览次数:1372

202257日,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孙兆华、清华大学博士张帆、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李韶华、山东大学博士他维宏、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袁雅洁在腾讯会议上进行学术分享。学院领导班子、系所中心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,并就报告人阐述主题展开探讨。

中国人民大学孙兆华博士作了题为《秦统一对人名文化的影响——从岳麓简秦“更名令”说起》的主题分享,他从岳麓简秦“更名令”、秦“更名方”“更名令”所体现的法令颁布次序、秦“更名方”“更名令”与先秦礼制的相合三方面展开论述。他认为秦统一后颁布“更名方”、“更名令”,规定了臣民不得以国名“秦”为人名,一度影响了当时的人名文化。汉虽承秦制不少,但在名“不以国”这一点上,不再施加政治压力,即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先秦礼法的约束,显然是进步的,体现了新的大汉气象。


清华大学张帆博士作了题为《出土文献与思想史》的学术分享,她从“经典”导入,认为经典是文明的火种,经典能改变人们的思维,也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,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她以《北大汉简·赵正书》载胡亥继位之谜、《睡虎地秦简》关于十二生肖来源记载等例证,说明大量出土文献的面世,可以纠正人们对过去历史的错误认知,弥补历史记载的空白,也可以丰富人们对早期社会生活的想象。


东北师范大学李韶华博士作了题为《周代乐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》的主题分享,她从周乐研究的困境、出路、周乐研究设计举例、周乐研究展望四方面展开论述。她认为应该坚持以历史学为本位,多元史料为基础,尤其注意对新出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持续关注。在此基础上,继续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实质性交流和有机融合,注意对其他学科新近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,这样才能使周代乐文化研究获得持久动力。


山东大学他维宏博士作了题为《宋代官修史书的编修机制——以《圣政》为例》的学术分享,他从“官修史书”“编修机制”两个关键词导入,进而讨论了什么是《圣政》为什么要宋代朝廷要编修《圣政》,以及如何编纂《圣政》的三个问题。他认为宋代修史机构更加完备,不同类别的史书有不同的修纂机构;修纂的史书类别繁多,以国史修纂最为重要,本朝史和本朝资料的编修特别发达,圣政就是一种本朝史。

首都师范大学袁雅洁博士作了题为《西北汉简中的粟》的学术分享,她从西北汉简和西北汉简中粟的研究现状开始讨论,通过释读、讨论具体的简文内容,指出西北汉简中的“粟”有两种含义:一种专指谷子,常见形式是粟+数量;另一种泛指粮食,常与谷物名搭配出现,如“黍粟”、“粱粟”等。她表示,针对西北汉简中的饮食文化,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其内容与价值,以期取得更大成就。

 分享结束后,围绕相关学术话题,与会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。